科技教育  
艺术教育  
阳光体育  
健康教育  
师训研究  
在线报名  
党建学习  
校外教育功能转型的目标和途径
发布时间:2016-10-21      来源:《校外教育功能转型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作者:严 君

【课题摘要】本文节选自《校外教育功能转型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本从提出了校外教育五个方面的功能转型,并结合校外教育专属机构工作实际,就其有效途径进行实践研究,得出校外教育的功能转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校外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动力,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校外教育、专属机构、功能定位、功能转型、有效途径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教育专属机构是实施校外教育的主渠道,是联系学校教育,沟通社会教育的中间环节,校外教育专职机构的功能转型,就是要发挥自身文化育人功能、指导学校活动和统整社会资源三大职能,体现教育性、指导性、统整性和项目化、课程化、活动化等特点。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完整的金山校外教育学生实践体系和学生实践培训、实践活动、实践育人的有效实施途径。

1、转型之一——校外教育优质资源的统整与优化

对校外教育资源进行联系、协调、整合和二度开发利用,构建未成年人实践活动平台。我们将充分发挥校外教育专属机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发挥专属机构的组织协调、策划指导、培训评估、管理服务的功能效应,构建立体优质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育人的资源系统,给未成年人提供更为广阔的校外教育学习时空,提供更为优质的校外教育活动项目。其主要项目有:

  • 创新驱动,校外教育的资源整合与功能转型

    2、转型之二——创设培训、体验、实验三种项目实践活动模式

    校外教育的活动是以项目活动为载体进行开展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实践性和多样性,在转型阶段我们要以实践项目为抓手,创设适合未成年人不同兴趣爱好的实践培训模式、实践体验活动模式和实践实验活动模式等三种活动模式,注重提高学生智力和唤醒学生智慧。其主要项目有:校外教育闲暇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校外教育实践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校外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校外教育实践实验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

    3、转型之三——结对共建,有效衔接学校教育

    青少年活动中心以项目对结学校,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项目是特色的基础,校外教育的优质资源就在于项目优势,主动与学校项目结对共建,丰富项目活动的内涵,打造学校特色项目和校园文化建设,使更多的学生能享受校外教育的优质资源。其主要项目有:校外教育以项目对结学校,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

    4、转型之四——校外教育优质资源的课程建设

    校外教育项目活动的课程建设是校外教育上层次的重要抓手,也是上海市校外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开发培训、实践活动课程是校外教育专属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规划建设的课程主要有“主题活动课程”、“专项活动课程”、“项目培训课程”等三类课程,寓教于乐,实践育人。

  1. 转型之五——校外教育“三能教师”团队建设

       校外教育的功能转型和科学发展,需要一支优质的校外教育教师团队,“三能教师”的发展目标,促使校外教育教师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教育多面手。项目专长能力——具有较强的项目理论知识、表现技能、个性课程,满足学生校外学习的选择性;培训指导能力——具有培训、活动实践课的设计能力、个别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提高性;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与社会、学校项目活动的协调能力、与家长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项目实践活动的能力,满足学生校外学习活动多元方式。

    二、功能转型的有效途径

    探索校外教育功能转型有效途径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在明确了专属校外教育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功能转型的五个途径后,我们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实践探索功能转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校外教育功能转型有效途径之一:搭建校外教育优质资源平台,注重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二度开发。从阵地活动为主转型为联系社会教育资源,搭建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多层次学生实践活动平台。

    我们注重和政府相关部门、街镇社区、社会校外教育场所的联系,充分联系和整合、优化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多层次学生实践平台,拓展了教育时空,丰富了学生学习经历。我们与区科委联系,构建每年的科普周活动、科技爱好者夏令营,创建学生无线电台以及创新屋等项目;我们与区团委联系开展每年的六一主题活动,组织少先队干部夏令营,组织小记者培训班等;我们与石化社区联系创建老少同乐舞台;我们与廊下现代农业园区联系,创建了科技新农村主题探访活动;我们与体育局联系,创建全市特有的体教一家模式,同时,我们积极构建了两年一度的区科技节、艺术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等项目,组织学生走在进市里的科普活动场馆,走进科普十大工作站、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实验室研究等,建立本区的校外教育优质资源——市级科普教育优质资源——市级科技教育优质资源逐级递增的校外教育专职机构的优质资源体系。自2012年,活动中心连续三年组织学生艺术团出访英国、台湾、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我们在广泛整合资源,构建平台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成功案例。如学生体育“一条龙”业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由教育局、体育局、学生体育协会牵头,通过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具体落实,科学合理的在全区学校进行了体育项目的布局和布点,构建了多种模式的基地建设,并将基地建设纳入统一的考核和管理,使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一条龙”业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就是其中之一。金山区建立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一条龙”体育项目,使同一个项目能够做到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有效衔接,既提高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又避免了优秀后备人才的流失与夭折。首批建立的6个“一条龙”项目分别是:排球(含沙排)、足球、毽球、田径、围棋、曲棍球。其中,足球联盟“一条龙”项目是区域层面的重点打造项目,旨在形成大、中、小学对接、“一条龙”培养高素质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体系。金山区先后成立组织机构,确立了“金山区校园足球联盟建设方案”,制定了足球联盟学校考核管理办法等,以形成足球特色的学校作为首批加入联盟的学校,华师大三附中、罗星中学、兴塔小学等11所中小学与华东理工大学形成了一条龙对接。张堰围棋,形成了中、小、幼趣味活动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一条龙”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受训人数逾万,先后有近百位学生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总课题组在张堰举办活动,为金山的“琴棋书画”增添了绚烂的色彩。毽球“一条龙”课余训练体系建设,更好地展示毽球运动在青少年学生中的独特魅力和综合教育功能,更好地丰富校园毽球文化,探索校园毽球发展模式,深入推进校园毽球运动的发展。

    2、校外教育功能转型有效途径之二:创设三种学生项目活动模式。注重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需求。从单一的技能性培训模式转型为体验性、研究性等实践活动模式。

    校外教育的活动是以项目活动为载体进行开展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实践性和多样性,在转型阶段我们要以实践项目为抓手,创设适合未成年人闲暇活动的实践培训模式、实践体验活动模式和实践实验活动模式等三种活动模式,注重提高学生智力和唤醒学生智慧。

    实践培训模式主要以声乐、器乐、美术、舞蹈等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培训模式,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需要较长的学习周期,教学上教师必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示范、演示能力;实践体验活动模式主要以非技能训练的项目为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灵感,以短期培训为主,教学上教师要以广泛的项目兴趣和项目知识,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实践实验活动模式主要以科技类项目为主,目标在于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发现知识和科学探究的兴趣,适宜短期培训,教学上教师要有较强的科学知识和实验经验,组织、安排好工具、材料、方法、步骤等。通过对三种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都具有实践的属性,但又各有侧重,从活动中心而言,三种活动模式缺一不可,对教师而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对学生而言,有更多的选择,更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科技新农村探访”主题实践活动是我中心着力打造的具有地域文化的学生课程化实践活动品牌。活动以金山区廊下现代农业园区为基地,以课程化方式组织学生在感知和体验新农村的实践活动中,与新农村进行零距离的亲近,从而激发学生对现代农业的兴趣,感悟农耕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科技农业的兴趣。自2009年推出的以课程化方式的“金山情”学生社会主题实践系列活动后,每年安排初中、小学各一个年级的学生参加。活动得到学校师生的广泛认同,取得良好的成效。“学生科普展教活动”一项体验式科普实践活动。展教活动以其特有的学习方式,参与科普知识的感悟,参加展教活动的学生将根据三条线路参加科幻隧道、科技游乐场、科技勇敢者道路、科技学科馆、科普电影馆等5个板块组成的科普展教活动,并将完成一篇科普体验小论文。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每年5000多名中、小学参加科普展教活动。周六还以自主活动方式对社区开放。在少儿版画项目中,我中心顾文辉老师,不满足一般的技能培训,而是融入了更多表现、意象的元素,独创了塑料板版画,使一般单调的技能培训充满活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优秀学生版画作品。

    3、校外教育功能转型有效途径之三:实现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注重学校特色项目的创建。从脱离学校教育转型为主动联系、服务学校,形成以项目结对共建方式的衔接机制。

    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是2006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对校外教育提出的功能要求,如何实现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为有效提升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创建,发挥校外教育项目资源和项目专业教师的优势,以“琴棋书画”项目对结共建途径实现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

    2009年10月,我们在朱泾地区的部分学校启动“琴棋书画”项目对结共建。在项目推进的设计中,我们提出了条件、目标的要求,即项目对结共建学校要在该项目上有一定的基础,对于目标层面,我们设定了一是学生项目课外社团、二是学校项目特色、三是学校办学特色三个不同的目标层面,结对学校要提交项目发展规划和记载项目对结共建管理手册,青少年活动中心派出项目专业教师,并搭建三项发展平台。一是项目会议,定期开展结对共建项目推进交流、研讨活动;二是成立项目专业组,以活动中心项目专业教师培训学校学科教师;三是设立学校项目点,由活动中心专业教师和学校项目教师共同执教和管理。

    对接共建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校特色项目的创建。罗星中学的《罗星篆刻》项目,提出了认篆、写篆、刻篆的篆刻教育发展规划,每位毕业生人人都能刻制一方篆文印章。松隐小学的《笛子》项目,施行整班学习形式,学校为每一位学生购置了竖笛,提出“把竖笛带回家”,倡导课外学生自主练习,同时结对共建的另一个项目是《管乐》,该学校成为我区唯一一所拥有民乐团和管乐团的小学,朱泾二小购置12台古筝,实施《古筝舫》项目,经过三年的创建,已成为区民族文化技艺培训特色项目;健康路幼儿园《幼儿国画》项目,采用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的活动方式,得到家长的广泛赞同。廊下小学打莲湘项目融入舞蹈元素,创编成莲湘舞蹈,使传统的打莲湘更具有审美性和表演性,西林中学的《西林版画》在结对共建的几年中发展迅猛,版画的文化氛围在西林中学扑面而来。结对共建项目实施以来,“琴棋书画”项目对结共建实施以来,从启动时的6所学校,发展到目前的18所学校22个项目,所有结对共建项目都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其中罗星中学的《罗星篆刻》、西林中学的《西林版画》、廊下小学的《打莲湘》等一批项目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对共建的形式也有了新的发展,主题活动共建成为结对共建的新形式。兴塔中学是我区的一所农村初中,没有什么艺术特色,但在开展“琴棋书画”项目对结共建中,发现对古诗词有老师喜欢,并在开展古诗词教学,得知情况后,活动中心的项目教师就和学校合计,多次将区古诗词大赛交由该校承办,该校的古诗词项目从教学到创作,从朗诵到表演全面发展起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项目,类似的还有新农学校的《航天科技》项目,我们连续三年将区科普周活动放在该校举办,不仅新农学校的《航天科技》项目成为市的学校科技教育品牌,而且校容校貌有效提升。活动中心项目专业教师与学校进行对接共建,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传承项目的培训与普及和学校科技、艺术项目的特色创建。充分发挥了校外教育项目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也为校外教育项目专业教师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对学校而言,可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和打造学校特色品牌项目;对教师而言,项目专业教师和学科教师对接共建组成学习发展共同体,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而言,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提供知识学习的新途径;对全区而言,实现了农村孩子在文化培训项目上同样享受到公平、均衡、优质的教育。

    4、校外教育功能转型有效途径之四:校外教育的课程建设,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从经验性、影响性的培训活动转型为构建项目培训、活动项目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产物、课程反映了学科和教学。人类在的远古时期,课程与教学是合二为一的,到了“现代教育”时代,课程与教学分离成两个领域,形成了课程与教学两者的一种线性关系。课程是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教什么”;教学是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怎样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教学的过程就是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保持课程与教学线性关系。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包括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以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的总和。长期以来,我们重学校教育课程建设,轻校外教育的课程建设,使校外教育游离课程之外,往往培训靠经验、活动讲影响,使校外教育成效低位徘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课程开发的三个层次:国家、地方和学校。《纲要》规定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上海二期课改的三类课程结构和“两纲教育”都揭示了课程建设的延伸和拓展。如果说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教育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实现的,课程是教育的预设、教学的依据。那么校外教育由于没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一方面具有教学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反映了教学随意性和低效性,则更反映了校外教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加强校外教育课程建设是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校外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校外教师应成为校外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当然,校外教育课程建设较之学校教育的课程建设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反映课程的是项目和活动,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评价则更注重学生经验的获得和感悟。国外学者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木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学校应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在些目标;这些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后来被人们广泛地称为“泰勒原理”,对于如何选择学习经验,泰勒提出五条原则:学习经验必须能提供学习者机会去实践目标所含的内容;使学生由于实践该目标而获得满足感;学习经验中所期望的反应,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阎围内;合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同一种学习经验也可能产生数种结果。对于课程结构,泰勒进一步提出学习经验的组织要素和结构要素。前者包括概念、技能和价值,后者包括科目、课题、单元等,对于评价阶段,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检查课程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根据校外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其教育的独特性,我们对校外教育的课程建设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目的,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而非学习者适应课程。它没有预定的详细计划,而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课程,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的目的不在于要求每一个学生接受所有学科的规定的内容,而在于强调每一个学习者能够得到个体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同时,加强对校外教育活动中组织管理、具体运作及保障评价等内容从实践层面上展开研究和探索,通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校外活动课程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与评价体系,体现民主化理念,遵循开放性特征,贯彻体验性原则,从而丰富校外活动内容,拓展校外活动途径,创新校外活动形式,创设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引导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学生道德体验与创新人才培养。经过这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目前已经创设的“主题活动课程”有《学生科普展教活动课程》、《科技新农村实践主题活动课程》;“专项活动课程”有《微电子课程》、《智能机器人课程》;“项目培训课程”篆刻盛兰军教师的《篆刻》,美术顾文辉教师的《少儿版画》、书法唐华老师的《大字贴》这些课程部分已经出版,还有些已经印刷成小册子正在实践中修改等等。这些课程的建设不仅有效提高了实践、培训活动的成效,有些还成为区教师项目培训课程和学校的拓展、探究(研究)型课程。

    5、校外教育功能转型有效途径之五:校外教育“三能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校外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单纯技能性教师队伍转型为校外教育专业引领的复合型“三能教师”团队。

    校外教育的功能转型首先是发生在教师身上。师资是校外教育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师德好、专业精、教育强的新型校外教育师资团队是校外教育转型发展和发挥独特功能的首要任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告诉我们,教育工作首先是方向,即教育性,就是我们所讲的“育人为本”,育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教师的所有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育人”这一根本。其次是方法,即教学性,教育目标是通过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为了教育,教育依赖教学,可见只有方向、方法的合一,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校外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和功能转型的需要,我们中心提出了以“项目专长能力、培训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为“三能教师”建设目标,促使校外教育教师要成为具有专业指导、组织协调的多面手。项目专长能力——具有较强的项目理论知识、表现技能、个性课程,满足学生校外学习的选择性;培训指导能力——具有培训、活动实践课的设计能力、个别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提高性;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与社会、学校项目活动的协调能力、与家长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进行项目实践活动,满足学生校外学习活动多元方式。当然,光有一个发展目标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和操作。在具体的实施操作层面,我们首先是构建“三能教师”的发展平台,一是搭建多元化校本培训平台。主要有专业教师的通识培训、专业项目培训、教学研究培训,开设教师专业发展讲座系列、教师文化大讲堂、教师才艺展示、教学研究论坛等,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型团队、青蓝结对工程等;其二是项目驱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是课题研究项目带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校外教育功能转型有效途径实践研究》的主课题,我们先后成立了六个相关研究的子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实践活动的提高。其二是通过特色和重点项目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们利用“结对共建”、“科技特色联盟学校”、“民族文化技艺培训”、“金山区“写好字”学生书法教育”以及“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等项目,鼓励教师“走出去”,进学校、进社区、进社会。在“结对共建”项目中,教师在专业指导的基础上,要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要帮助制定项目发展规划、与学校校长进行项目发展的沟通等。我们在与区幼稚总园“幼儿艺术”项目的结对中,我们的专业教师不仅要培训幼儿教师的艺术技能,还要示范幼儿艺术活动等;在“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项目中,我们要了解各学校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校际的体育项目联赛,开展体育文化的拓展等,又如西林中学《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初中版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市级、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从“面”上普及版画教育,从“点”上深化版画教学,促进了版画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对结共建”项目驱动方式,让我们的专业教师走出培训小课堂,从单一的技能培训,发展为学校特色项目创建的指导者、推进者。这些项目大大拓展了校外教育教师自身的专业领域,无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剂。其三是校外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性培训。组织开展市、区级的校外教育教师才艺大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市、区级艺术展览,举办个展,开展教师跨区域的教学成果交流展,2013年举办金山、嘉善两地学生书法、篆刻教学展,2014年扩大到金山、嘉善、平湖三地学生书法、篆刻教学展,开展与高校合作的项目课程培训,以及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参加MFA(艺术硕士)进修以及结合项目的出国培训等。每一位教师则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三能教师”的专业发展项目,实现自我发展。“三能教师”队伍建设,为校外教育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不同层面教师提供了多元的发展基础,支撑了校外教育的功能转型,全面改变重技能、轻育人;重竞赛、轻活动;重课堂、轻社会的倾向,教学方法陈旧,培训方式单调,没有体现出其优势和侧重校外教育弊端。全面扶持区域学校科技、艺术、体育、群文、少先队活动的蓬勃发展,有效提升后备人才培养层次。

     目前,我区已形成了“金山情”民族文化技艺培训、“琴棋书画”艺术教育、“写好字”教育、“三小科技教育”、“科普展教活动”、“科技新农村探访实践活动”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金山特点的校外教育活动品牌项目;一批学校成功创建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绿色学校和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学校;一批学生在国际、全国和市的科技、艺术竞赛活动中获奖;建立起基层学校大队辅导员、科技辅导员、艺术辅导员为主的校外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和项目教研组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课题项目为2012年度市级一般课题项目。课题组长冯建中,研究人员有:严君、沈莉、沈剑梁、顾文辉、徐 君、盛兰军、徐峰、朱在英。)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日本校外教育发展的政策与实践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2]孔 锴《国际中小学校外教育现状及我国的策略选择》[J].外国教育研究.2004.6

    [3]康丽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4]嵇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外校外教育》[J].希望月报.2004.4

    [5]沈明德《校外教育学》[M].学苑出版社.1989年版

    [6]张印成《课外校外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陆士桢《中国校外教育的现状与前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8]康丽颖《现代校外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评论.2001.1

    [9]汪霞著《程理论与课程改革》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1

    [10]陈晓端《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3

    [11]徐继存《课程与教学论问题的时代澄明》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7

    [12]陈永明《主要发达国家教育》[M]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13]黄丹凤《近十年来美国“校外活动”的新发展及其挑战》[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2

    [14]刘晓红《我国校外教育发展思路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7-09.

    [15]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施良方译

    [16]孔锴《国际中小学校外教育现状及我国的策略选择》[J].外国教育研究,2004-06.

    [17]印度.克里希那穆提《一身的学习》张南星译  群言出版社 2004-11

    [18]夏冬柏《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校外教育的特殊作用》[J].教育探索,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