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  
艺术教育  
阳光体育  
健康教育  
师训研究  
在线报名  
党建学习  
第三支部-孙兰祥-《儿童像科学家一样》
发布时间:2020-07-18      来源:      作者:

原生态的儿童科学教育

——《儿童像科学家一样》

 

初次见到这本书,就被她的名字吸引了。不过,名字后面要加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儿童像科学家一样?一个是还处于懵懂期,在科学知识方面恰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一个是已在科学领域有专业研究成果的学者,两者怎么可比呢?带着这个疑问,细读了此书。原来儿童在面对一个陌生的、未知的世界时,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总想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总有动手动脑进行探究的欲望,在如何思考和学习方面,儿童和科学家之间存在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具备很多科学家的特质——实验、好奇心、创造性、理论建构与合作。

《儿童像科学家一样》是美国学者克里斯汀·夏洛和劳拉·布里坦花费十多年时间潜心研究的成果。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儿童科学教育的建构主义方法”所言,《儿童像科学家一样》是一本专门阐述如何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儿童科学教育的专著。“儿童像科学家一样”恰似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了建构主义科学教育的精髓,指引着科学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为广大教师探索儿童科学教育方法开辟了全新的领域。该书不仅帮助您重新认识科学和科学的本质,了解儿童的科学学习过程和规律,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儿童科学教育案例,将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与有效的教育实践紧密融合起来。或许,“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就蕴藏其中。

建构主义的科学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从表面上来看,科学是与一定的材料和内容相关联的,从更深的层面上看,科学还包含着探究的过程——提出并试图回答有关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问题。对内容的理解是探究过程的自然结果。科学的内容和过程之间的区别是人为赋予的,两者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呈现在儿童面前的,儿童的知识建构既包括内容也包括过程。当前,人们经常强调的科学内容学习并没有根植于有意义的情境,因此对儿童是尤其不适宜的。

建构主义的儿童观

在建构主义者眼中,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经由实验方式探索和理解未知世界。科学家和儿童一样,不会简单地使用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未查明的问题。科学家也和儿童一样,充满疑惑与好奇,不断地困惑、检查、对观点进行探查。建构主义者认为,儿童是社会化的个体,是理论建构者。儿童通过动态的、互动的过程而建构知识。社会性的互动,不仅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且它非常有助于儿童理论的建构。理论建构的过程是充满错误、冲突和矛盾的过程,与他人互动所产生的冲突能够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在理论建构的过程中,除相应的环境外,除儿童自身的信心和变通性外,理论冲突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承认矛盾和“错误”是理论建构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反观我们当下的科学教育,恰恰有意无意地省去了儿童理论冲突的过程,剥夺了儿童以儿童的方式认识、发现科学的机会,剥夺了儿童“犯错误的机会”,看似以“短、平、快”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实则是扼杀了儿童科学探究的过程,把完整的科学肢解开来,使其面目可憎,慢慢消耗掉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儿童的学习过程,就是儿童不断建构理论的过程。儿童作为学习者,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不是消极的信息接收者。学习最终取决于学习者,即使是最佳的信息陈述也可能不被儿童所接受和加工。儿童不会从传递中获得知识,而是要通过他们的智力活动去建构知识,使知识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这或许可以解释我们的学生与国外的学生相比,在各类知识性竞赛中出类拔萃,但在创新能力方面却明显不足的原因。

或许有人会对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方法心存质疑,但是建构主义为我们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尤其是对幼儿园、小学的科学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的早期科学教育经历对其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的科学教育应该是原生态的科学教育。所谓原生态,一是内容的原生态,科学知识是整合的,应该以她的本来面貌示人;二是过程的原生态,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科学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替代儿童的自主学习过程。原生态的科学教育虽然缓慢,费时费力,但是却对儿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探究意识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儿童这张白纸上的第一笔画什么、怎么画十分重要,就像儿童学习走路,迈出的第一步虽然跌跌撞撞,有些粗笨,却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儿童会走了,走稳了,以后要跑起来是指日可待的。